尋找昔日的香港顏色...
色彩密碼背後的舊時香港

灰色的街道映照著一個又一個霓虹光影,是那昔日的香港——一個多姿多彩、五光十色的城市。不同的人來到這裏,為這個城市染上不同的色彩。今天,就讓我們走上以前的路,一同看看城市經歷各種變化後產生的各種色彩吧!
 - 義遊特約小編Hin

軍綠色的戰後香港

二戰後的香港因大量湧入來港的難民,經濟復甦緩慢,未能發展成消費型經濟,只好以經濟為大原則。政府與平民都傾向使用實用性強的廉價顏料,即戰後的剩餘油漆,包括綠、棕、黑、灰色等。軍綠色又較其他顏色鮮豔顯眼,於是被大量使用在公共交通工具,如電車、天星小輪,以至欄杆、燈柱、街邊攤檔等。而「綠」字其廣東話音亦與福祿壽中的「祿」字相同,漸漸使用軍綠色油漆變成了一種民間習慣。「軍綠色」亦成為了香港傳統和獨有的標誌性顏色。
圖片來源:Keith MacGregor

有一種「綠」是香港獨有

近日色彩權威研究所 Pantone,選出一個屬於香港的新色調「電車綠 HK Tram Green」。「電車綠」是一種青翠生動的深草綠色,傳承著香港的歷史與文化,同時亦代表香港獨特的地理環境:熱鬧繁華的都市和平靜清幽的郊野。作為世界知名獨特的移動地標,世上少數僅存的雙層電車與「叮叮聲」是香港人熟悉的記憶。
香港電車成立於1904 年,是香港第一套大規模運輸系統,連接香港島的東西,服務香港已逾117 年,見證著城市的變遷。今年更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全世界「最大的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」,每日平均載客量多達20萬人次。
圖片來源:網絡

巧合被漆上藍色的「藍屋」

1920年代屹立灣仔至今的藍屋,原址在19世紀曾是「華陀醫院」及「神醫華陀廟」。其實藍屋最初外表平平無奇,直至政府進行修葺時,因物料庫只剩下水務署的藍色油漆,便把全幢外牆髹上藍色。但起初鄰近街坊都不太喜歡,皆因藍色令老一輩街坊聯想起喪禮,有「死人藍」不吉利的別稱。但在無心插柳之下,因其與眾不同的藍色,反而逃過之後被清拆的命運,且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,變成街知巷聞的「藍屋」。
圖片來源:Hulu Culture

香港的黃色街道

很多國家都會採用鮮艷的黃色作為斑馬線的顏色,但黃色在街道擁擠狹窄的香港更加顯得奪目搶眼,城市四處都是黃色的線條和方格。黃色街道加上一盞盞英國殖民地遺留下來的「黃波燈」(Belisha Beacon),更構成出一幅香港獨有的城市風景。
圖片來源:pexels

霓虹香江

「霓虹熄了世界漸冷清」——霓虹曾經是香港夜景的標誌,香港獨有的「視覺語言」。巨型的霓虹招牌橫跨街道,五光十色的招牌層疊在馬路之上,為香港街道增添神秘感,使黑夜燈火璀璨。霓虹招牌更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份,在80,90年代的港產片和廣東歌MV都不難發現其蹤影,如王家衛導演的《重慶森林》和《墮落天使》、《古惑仔》系列、達明一派的《今夜星光燦爛》等,霓虹滲透著香港的每個角落。但90年代開始,政府以公共安全因素,不斷拆卸舊式違例招牌。自2006年起便每年拆卸約 3000 個違例招牌,霓虹招牌漸被成本較低的LED或燈箱取代。城市的樣貌變得整潔,霓虹燈現已近乎絕跡,卻少了一種城市應有的蓬勃生命力。曾經的霓虹之城,逐漸步入消亡...... 
圖片來源:Keith MacGregor
Drag to resize
資料來源:Pantone、on.cc東網、M+博物館

想發掘本地、世界
各地的歷史及趣事?!

義遊為大家精選了許多本地、世界體驗遊和其他海外精彩活動,想了解世界各地正發生的事的你就不要錯過!快去看看吧!
(精彩活動例子:香港、世界文化體驗或工作營等等!)

閱讀更多....

Created with